潮涌齐鲁风正劲 水兴山东谱华章――山东“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回眸

  • 发布时间:2016-01-04 20:48:16
  • 来源:

□记者 赵新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又是一个治水兴鲁、活水惠民的五年。在15万平方公里的齐鲁大地上,山东水利人砥砺前行,续写辉煌,为全省改革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水利篇章。

这是理念升华的五年——着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瓶颈制约,省水利厅党组鲜明地提出,破解山东水困局必须抓住缺水这一主要矛盾,加快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全力推进山东现代水网建设,不断完善供水、用水、治水、管水、兴水五大保障体系,着力提升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

这是锐意创新的五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出台第一部省级政府规章,为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立下标杆,竖起规范;首次提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念,并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投融资机制、水利工程建设管护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

这是风雨兼程的五年——境内海河流域性洪水、强台风袭击、局部连年持续严重干旱……面对猝不及防的重大水旱灾害,山东水利人迎风逐浪、众志成城,科学防控,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旱涝灾害损失。

这是快速发展的五年——水利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十二五”期间完成各类水利投资超过1000亿元,是新世纪头10年的总和。特别是2015年,山东省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完成率达到98.93%,实现了年度投资规模历年最高、投资计划下达历年最早、项目审批周期历年最短、完成投资计划历年最快、市县配套落实历年最好。南水北调、胶东引黄调水工程等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治理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依法治水管水得到加强……

五年来,面对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愈加突出,化解水焦虑、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的要求越来越紧迫、水利发展改革任务越来越艰巨的现实,山东水利人交出了一张成绩优异的答卷:山东以占全国1.08%的水资源,灌溉了占全国5.56%的耕地,养育了占全国7.16%的人口,生产了占全国7.57%的粮食,支撑了占全国9.34%的经济总量。

重基础 上水平——水资源调配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2014年,按照“立足本地解决水资源供给”的思路,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雨洪资源利用的意见》,通过大中型水库增容、新建山丘区水库、河道拦蓄等七种途径,努力增加水资源有效供给。工程分两期实施,2014—2016年实施一期工程,2017—2025年实施二期工程,匡算总投资642.87亿元,规划新增兴利库容35.14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38.64亿立方米。这项工作实现了当年决策、当年启动、当年批复、当年投资、当年全面开工建设。截至2015年底,基本完成2014年安排实施的21个项目完成总投资,工程完工可新增供水能力6.35亿立方米;2015年安排实施的17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0.2%,工程建成后可再新增供水能力5.56亿立方米左右。

2015年12月22日上午,奔腾的黄河水通过引黄调水工程顺利进入威海市米山水库,标志着山东水利另一个重点工程“胶东调水工程”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

此前,另一项“国字号”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干线主体工程已于2013年11月15日建成通水。目前,南水北调配套工程38个供水单元已基本完成。

“黄河水成功调入威海市米山水库,标志着胶东引黄调水工程全线通水,更重要的是,由此结束了胶东半岛地区(烟威)无客水资源的历史,标志着由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两大调水动脉构成的全省‘T’字型骨干水网框架建成并运行,这在山东水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山东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徐希进介绍。

五年来,山东坚持“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集中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99.4亿元,解决了规划内2109.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53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特别是德州市于2013年底整建制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潍坊市也实现了全市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为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树立了标杆。

重治理 惠民生——旱涝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

始建于1959年底的营盘水库,位于泰安市肥城边院镇营盘村北,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2015年除险加固后,水库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恢复库容30多万方,保障了下游5800多亩耕地的灌溉。

“从前水库什么样子啊,夏天坝上坑洼不平,坝底下漏水,秋后存不下水,浇地都犯难。现在好了,下大雨也不用担惊受怕,能存住水,浇地不用愁了。”谈到营盘水库的变化,营盘村村民张建民兴奋地告诉记者。

五年来,山东各地不断强化防洪薄弱环节治理,稳步实施河道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十二五”期间,共完成963座出险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目前,列入国家200—2012年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和山东省重点河道治理规划的154条河道重点河段治理任务已全面完成。国家2013—2015年中小河流治理规划项目加快实施,重点河段防洪能力普遍达到20年一遇防洪、5年一遇除涝。治淮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建设全部完成。56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建立起山洪灾害综合预警、系统联防的管理体系;改造和新建各类水文监测站点2353处,测站功能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全省防汛累计减灾效益126亿元,重要河道堤防、重点水库闸坝连续多年安全度汛;2013年第三季度以来到2015年,全省局部地区发生持续严重干旱,各地积极应对旱情,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0.11%,比“十一五”期间的0.27%大幅降低,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

五年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水利“短板”进一步补齐,农业综合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为确保粮食13连增作出突出贡献。48处大型灌区和36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模式,全省先后实施7批196个县次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覆盖106个县(市、区),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7650万亩,“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6615万亩。加快推进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综合运用搬迁安置、设施配套、产业扶持、移民培训等措施,加快水利移民脱贫解困步伐。14个县(市)、82个村、63245名移民纳入国家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第一、第二批试点,规划总投资47.4亿元。累计实施大中型水库和小型水库等各类移民项目2.3万个,发放移民直补资金68.53亿元。

重节水 强保护——水资源利用效能明显提高

2015年,由省水利厅牵头,与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17个省直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全民节水行动的通知》,向全社会发出动员令,在全省范围大力开展全民节水行动,引导人们从身边事做起、从我做起,自觉做节水惜水、爱水护水的公民。

“最严格”水制度落地生根。2011年1月1日起,山东省政府在全国率先颁布的《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此后,山东又先后印发《山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近20项政策文件,初步构建起全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政策法规体系。严把论证许可关、计划用水关、计量收费关,全面构建起省、市、县三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和“一控双促”的倒逼机制。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探索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2013、2014年,在国务院组织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获优秀等次,2015年9月9日山东率先通过水利部组织的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验收。2014年全省用水总量206.75亿立方米(不包括非常规水),较2010年下降4.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3立方米,比2010年下降21%,仅次于天津位居全国第二。

农业节水事业长足发展。建成2处国际先进水平的粮食作物高效节水灌溉试验区,启动2处粮食作物和3处经济作物高效节水灌溉试验区建设。2014年李克强总理视察了陵县项目区建设并给予高度肯定。目前,全省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5600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41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连续13年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节水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水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山东制订并实施了水系生态规划,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等“四型”小流域建设活动,“十二五”期间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03平方公里。目前全省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86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85处,位居全国首位。结合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和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建设,打造农村靓洁河面2000万平方米。2014年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7.4%,较2010年提高了27%。率先制定出台第一个省级地方标准《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组织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6个市被确定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另有4个市和19个县启动了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试点。省政府制定《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鲁西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纳入全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规划,鲁中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纳入亚行贷款支持范围,为建设生态美丽山东奠定了基础。

重管理 提效能——水利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依法管水取得丰硕成果。制定《关于全面加强水利法治建设的意见》,“十二五”期间,先后出台山东省湖泊保护条例、南水北调条例、水土保持条例、农田水利管理办法、山东省水文管理办法等7部省级水法规规章。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定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和法律顾问工作规则,加强对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的合法性审查。全面实行水利综合执法,严格巡查、稽查、挂牌督办三项制度,全省95%以上的市、县实行了水利综合执法,“十二五“期间每年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3500件左右,社会水事秩序逐步好转。

积极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年来,山东水利厅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7项,下放5项,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1项(14子项),削减46%,目前全省水利系统市、县两级主要业务全部进入各级政府政务大厅,实现“一站式”办理,进一步树立起便民、务实、高效、廉洁的水利行业形象。

深入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批复成立22个县级水文局,设立乡镇水文服务中心117处。提前完成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共恢复建立乡镇水利站1585个,成立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队1606支,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2819个。

加快水利工程电子招投标建设。2015年12月18日,枣庄市岩马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成为山东省第一个运用电子招投标系统,成功实现网上招投标的项目,标志着山东水利工程项目招投标进入了电子化交易的新阶段。目前省重点水利工程全部进入省、市交易平台交易,实施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诚信监管和信用等级评价管理,推行申报信息网上公开。

促改革、求突破——水利行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2015年,山东制定《深化水利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水利改革20条”,确定深化水利改革的总布局和路线图。目前,已基本完成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人员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落实率分别由“十二五”初期的70%和不足30%达到目前的95%和67%。创新水利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开展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考核,全省省级及以上管理单位达到127个,其中国家级管理单位7个,数量居全国前列。

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的意见》,1市3县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试点正式启动;13个县小型水利工程及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进展顺利,30个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两证一书一台帐”管护机制;省水利厅已联合省物价局、财政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山东省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即将出台。目前,5个县完成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完成了寿光、滕州两县(市)区域综合水价改革试点任务,水权交易试点稳步推进。

深化投融资改革,敞开大门办水利,向社会公布了第一批28个PPP项目,通过BT、BOT、TOT等新型水利融资模式,总投资152.8亿元。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农行、工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接,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历时三年全面完成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报告、一个数据库、一张图”的水利普查成果体系。水利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水利信息化建设进展顺利,累计投入约1.9亿元,基本完成“金水工程”一、二期项目,构筑了八大业务应用系统和水利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全省(省、市、县)三级水利门户网站群建设项目通过验收,为全面提升水利管理服务能力、加快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望“十三五”,山东水利发展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将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牢牢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进一步提高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这条主线,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1月4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Copyright ©2014-2021 水缘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