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水利博物馆开展好水情教育工作

  • 发布时间:2018-11-27 10:11:22
  • 来源:

“来到陕西水利博物馆,丰富的图文资料、逼真的水利工程模型,使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陕西水情,尤其是陕西水利发展变迁史,还有重大水利工程概况。”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王佳怡同学在参观了陕西水利博物馆后,激动地说:“博物馆是开放的课堂,是立体的课堂,它使我们在学校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活了起来。”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王桥镇的陕西水利博物馆,立足于拓宽水知识,增强水教育,传播水文化的理念,近年来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思路,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增进社会公众对水情的认知,增强全民水安全、水忧患、水道德意识,提高全社会参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应对水旱灾害的能力,助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人水和谐的社会发展。

直观立体式教学增进水情认知

陕西水利博物馆是陕西省唯一一座集水利文物收藏与展示、水文化研究与宣传、水科普宣传、园林景观于一体的水利专业博物馆、国家水情教育基地。主展馆建筑面积2217平方米,上下两层分设中央大厅、古代水利、近代水利、现代水利、水科普教育、节水器具展厅等五个展区。穿过一条渠道,跨过一个水池,走进博物馆的中央大厅,一个30平方米的书卷形LED电子大屏豁然眼前,脚下是一个直径7米的圆形陕西地理沙盘模型,现代大气的装置让人颇受震撼。随着音乐响起,大屏播放的《秦人治水》、《水情》等专题宣传片,结合陕西实景沙盘模型,让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人对陕西治水历史、陕西省情和水情,以及较大水利灌区、重点水利工程布局等有了一个感性地、较为系统地了解。

绕大厅一周,汉白渠的灌溉鼎盛、宋丰利渠时的水位测量、元王御史渠的技术进步、明广惠渠的工程艰巨、近代李仪祉先生倡修“关中八惠”润泽三秦大地的卓著功勋,建国后,陕西大中型水利灌区、农村人饮、陕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通过文字图片、泥塑故事、历史文物、实景模型、工程沙盘等,生动逼真的再现了水利历史。让人如穿越时空,重走艰苦卓绝的水利发展之路。“这个展区主要通过泥塑场景、实体模型、电子声像技术、触摸查询机、卡通图文等,向中小学学生展示人类取水方式演变、污水处理、中水利用、自来水净化工艺流程、水资源状况等。整个展厅知识丰富、趣味横生,小朋友可在良好的互动体验中增强爱水、惜水、节水和科学利用水意识。”来到二楼水科普展区,看着那些高科技产品,博物馆的讲解员介绍道。

感应水龙头、触杆式水龙头、脚踏气动雾状水龙头、便器冲水控制系统、小型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等,在一件件产品直观而又形象的演示中,让人对水利科技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今年在馆区水文化广场上还新建了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可以通过浓缩版的水工建筑物向公众展示“海绵城市”理念。”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一次水利博物馆之行,不仅看到了陕西水利发展的过去,看到了水利发展的现在,还看到了水利发展的未来。

多元化宣教活动提高大众节水意识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集中展示的圣殿,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最佳课堂。近年来,陕西水利博物馆依托水利行业优势和节水示范园基地,积极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签订“校馆”合作协议,大专院校学生定期来馆开展实践教学。西安和咸阳等市级、泾阳和三原等县级中小学学校也不定期组织学生来馆开展节水教育活动。面向小学生,陕西水利博物馆在传统讲解外还加入了许多有趣的互动游戏与实验,比如传递水球、青蛙跳、“梦幻熔岩杯”和“喷雾作画”,寓教于乐,让孩子们重点学习节水知识和体验奇妙的水现象。“我特别喜欢博物馆里的小游戏,我和我的同学们在传递水球中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我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各自战队的水,力争在接力赛中不让一滴水滴落”。来自泾阳县王桥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孙婷婷说:“传递水球小游戏教育我们要爱惜水资源,在博物馆讲解员姐姐的带领下,我们还学会了许多节水小窍门,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会注意节约用水,并用实际行动去带动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同学们。”与此同时,陕西水利博物馆还持续开展“关爱河湖 保护源头”志愿者行动暨公益宣传活动,以及“走进水世界探秘水足迹”、“科普水知识,珍爱水资源”系列主题宣教活动,志愿者们走进学校,通过向学生赠送节水宣传读本及文具、讲授节水护水知识,和小学生一起到河流源头捡拾垃圾等,培养学生的爱水节水、护水惜水意识,教育引导大家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做节水护水的参与者、实践者,保护江河源头,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河流溯源”广泛传播大河文明

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重要河流包括渭河、汉江、泾河、无定河、延河、北洛河等。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在沧桑年华中,每一条河流都各自亲历了不同的故事。渭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汉江见证了汉朝风云、泾河成就了大秦帝国、延河情系着红色革命……为了更深地挖掘陕西水文化内涵,陕西水利博物馆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组织开展“河流溯源”水文化调研活动,计划每年完成1-2条河流的水文化调研考察,用五年左右时间,考察完陕西省境内各主要河流、包括重要支流,最后形成“河流溯源”水文化调研系列成果,传承陕西水文明,促进大河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河流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水文化是诸多文化的母文化,关中平原渭河之滨的杨凌更是农神后稷‘教民稼穑 树艺五谷’的圣地。作为陕西唯一一座水利专业博物馆,水文化研究与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深入挖掘陕西境内各大河流、各主要支流,以及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中小河流,是开展水文化研究、更好开展水情教育的需要。”陕西水利博物馆馆长张发民说。“河流溯源”系列水文化调研活动的开展,通过探索河流的“前世”与“今生”,探究河流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关系,不仅可以丰富和充实流域文化,打造水文化品牌,同时,还可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目前,陕西水利博物馆已完成了泾河、延河、无定河、汉江上游区以及北洛河的调研。泾河、延河、无定河三条河流溯源系列丛书初稿已经完成。(刘艳芹 张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Copyright ©2014-2021 水缘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