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古镇编外水卫士

  • 发布时间:2016-01-28 19:43:14
  • 来源:

检查古镇里的管道,是江宗良每天必须做的一项工作

江宗良每天都沿着这条小路去抽水泵房管护

江宗良在泵房里检修设备

□本报特约记者 高登泽 通讯员 尹永刚

在云南西部边陲腾冲城西4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火山环抱的著名古镇——和顺。这座文化名镇,以其古朴的风格,厚重的历史,清溪垂柳的景致,吸引着人们慕名而来,流连于街巷。其中,有一名普通人却成为古镇中流动的风景。他叫江宗良,是镇上的管水员。

结识江宗良,缘于2015年12月的一次采访。那时,因为要了解古镇的饮水安全情况,便请和顺镇水务站帮忙找一位向导,这位向导便是在古镇里管理饮水安全工程的村民江宗良。52岁的老江,中等身材,穿着朴素整洁,黝黑的脸上透出一股久经沧桑的执着。他平时言辞不多,在和我们谈起古镇吃水情况时,却是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1981年江宗良从和顺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就承担起整个古镇的供水管理工作。在这个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老江一干就是34年,成了古镇里的“编外水利员”。岁月如梭,老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古镇吃水的发展变化。

1982年,江宗良刚到镇里的自来水管理站时,站里只有3人,古镇从那时候起开始建设自来水工程。起初,整个古镇共架设了40多个公共水龙头,14个合作社的村民都到公共龙头上挑水。村民吃水是按人收费,每人每月收4分钱的水费,后来又涨到了每人每月一毛五分钱。1985年以后,自来水逐渐引入各家各户,各家都安装了水表。现在,整个古镇已经安装了1264只水表,供水规模达到900多农户和346家商户,还有益群中学和柏联和顺公司等几家用水大户,供水人口达到5200多人。

在古镇元龙阁龙潭提水泵房里,江宗良一边检查着提水泵机,一边讲述起他与供水工作的不解之缘。

从1998年开始,由于供水站经营亏损,他便一人向镇里承包了古镇的供水工程管理工作,从那时起,抽水、关水、维修安装管道就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每天早上8点,他都准时到龙潭提水泵房开闸提水,晚上7点来停机关水。白天则为村民装龙头、维修管道,十多年如一日,周而复始,坚持不懈,不知不觉中,与水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老江不仅承担着古镇里的供水,还承担着整个古镇的消防用水保障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水卫士”。

和顺镇水务站站长钏有济介绍,古镇已有600多年历史,镇内人口密集,古建筑遍布各个角落,道路狭窄,供排水长期是个“老大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古镇旅游业的加速发展,水务站又只有两名职工,可谓鞭长莫及。“所幸有江宗良这样的热心人为我们撑起了这片天,才使得我们古镇的供水平安无恙。” 钏有济深为感慨地说。正是由于老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他为村民们提供了优质服务,多年来古镇从未发生过与供用水有关的水事纠纷。

江宗良在镇里很有人缘,不同年龄的村民都亲切地称他“良哥”,而且古镇里无人不晓。

在江宗良的盛情邀请下,跟随他沿着曲曲弯弯的石板小道,来到了水碓村尹家坡他的家里。和古镇的其他家庭一样,一道古朴的大门里面,有两栋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房子,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他家还开着一个有6个房间的民居旅馆,由他爱人张明丽经营着,虽然每年有2万块左右的收入,但要奉养家里75岁的老母亲,以及支付两个孩子在市里读高中的费用,经济条件并不算宽裕。

江宗良算了一笔账:从1981年开始管水到1988年,每月领60元的工资。从1989年到1998年,每月领到了180元的工资。1998年承包以后,按照每年供水8.4万立方米计算,农户水价每立方米0.7元,公司用水每立方米2元,每年的总收入就有11万元左右,除去抽水的电费7.8万元,加上一小部分维修安装费,每年在管水方面的收入有4万元左右。他家里还有3亩农田租给景区公司种藕,每年租金6000元。都算上,可以勉强维持家庭开支。

据了解,目前腾冲市农村饮水的平均收费标准都在每立方米1元以上,市区的收费标准是每立方米2.9元。紧邻市区的和顺古镇自来水收费标准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古镇里的村民们至今还能吃上这样的“便宜水”,与江宗良一家人的朴实和厚道密切相关。

问起江宗良今后的打算,他说反正这辈子已经与水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只要乡亲们还需要他干下去,他会一如既往地坚持,直到干不动那天为止。

作为编外水利人,江宗良在最基层的水利工作岗位上奉献了几十年,他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完美地诠释了和顺古镇“士和民顺”的理念和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6年1月28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Copyright ©2014-2021 水缘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