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梓州涪江文化闪耀巴山蜀水

  • 发布时间:2016-01-27 21:16:48
  • 来源:

水润梓州涪江文化闪耀巴山蜀水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夜深露气轻,江月满江城。”……从唐代诗圣杜甫的这些诗存中,一幅幅公元八世纪恬静而美丽的古梓州画图便呈现在了人们的心目中。

三台县在盛唐时被誉为梓州,如今的面积为2660平方公里,人口150万,是全国和四川省有名的人口大县、农水大县、文化大县,已陆续成为“全国文化工作模范地区”、“四川省文化先进县”。中共三台县委在十二届四次全会上郑重提出了“建设四川丘区经济文化生态强县”的决定。在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引领战略”、“文化聚力工程”。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中郪文化发祥地,汉高祖6年便开始设县,隶属广汉郡。隋唐为梓州,封剑南东川节度使,成为巴蜀第二大城市。成为东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并辖15州89县,与成都分治蜀地。

三台现有国保级文物四处:郪江汉墓群、云台观、潼川古城墙、尊胜寺。另有琴泉寺、大佛寺等省级文物6 处,市级文物10 处,县级文物133处,有非遗项目174项,其中潼川豆豉生产技艺为国家级。乐加火龙、川北龙灯、老马龙抬头、立新揪揪会、郪江城隍庙会、建中高跷狮灯、忠孝文化巡游等成为传统文化项目。结合近些年的灾后重建,三台已高起点地打造了诸如:文化馆、图书馆两个国家一级馆,包括:博物馆、梓州大剧院、社区书屋、乡镇文化站、行政村农家书屋等群众文化阵地。现已建成4个省级示范综合文化站,申报评定省级一级文化站7个,建成62个图书发行网点,932个农家书屋,110个社区书屋,22座农村电影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24.5万户,无线地面数字电视用户达7500户,932个行政村广播“村村通、天天响”。文化阵地免费开放,走向标准化、均等化。形成了县城10分钟群众文化活动圈,农村30分钟群众文化活动圈。

全县每年开场文化活动1300余场次,举办广场舞大赛、歌手歌唱大赛、少儿才艺大赛、全民阅读征文演讲比赛、文艺调演、“梓州大舞台——我们的节日”等全县大型文化活动20余场次,科技兴农电影1.1万场次。按照“一镇一特色、一乡一风格”,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因势利导强化以社会主义24字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陆续拓展了“乐加火龙表演节”、“三元邓禹平音乐菜花节”、“芦溪水保新村樱花节”、“花园镇古涪城麦冬节”、“建平镇农耕文化节”、“永明蓝莓采摘节”、“老马二月二龙抬头节”、“立新揪揪会”、“潼川荷塘文化节”,安居云台观庙会、郪江城隍庙会、鲁班湖水利旅游文化节、善水润忠孝文化巡游、永新—石安林果米枣节等等,形成了鲜明的区域农水文化、农耕文明。作为文化交流平台,梓州合唱团多次参加国家比赛、国际交流。在维也纳参加中法建交50周年音乐会,获得A等奖。CCTV央视10部唐诗微电影专门到三台取景拍摄,武术舞蹈节目《武·悟》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群星奖一等奖。

下一步,古梓州三台县将有效发挥好远古郪汉文化、古三国文化、大唐文化、宋城文化、民国抗战文化、地下党红色文化、儒道佛学文化、湖广客家文化等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高扬24字核心文明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打造文化品牌、充实文艺人才、促进文化消费、提升文化产业,推出文化精品,同时结合“城南旧事”2000多户5000多人棚户区改造,进一步保障“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科学探索和完善民族文化复兴发展的新模式。

(三台县水务局宣传干事 谢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Copyright ©2014-2021 水缘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