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水库的一公里一家子一辈子

  • 发布时间:2015-11-25 19:26:58
  • 来源:

合浦水库的一公里一家子一辈子

一公里有多长?在广西北海市合浦水库工程管理局斗鸡管理所的职工黄镜义看来,一公里没有尽头,因为他已经行走了26个春秋,未来还将继续。

黄镜义走的一公里路途,位于湖海运河灰木垌支渠至李婆店支渠之间。从合浦六湖水库群流往北海的湖海运河,总长60多公里,是北海市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湖海运河蜿蜒曲折,在斗鸡枢纽进入下游,黄镜义负责运河这一公里的工程管护。

他今年53岁,皮肤粗糙黝黑,是个“库二代”,从父亲那里接过水库建设工作的接力棒至今,他风雨无阻,勤勤恳恳,干着干着自己也快成了老人。管理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水管单位的缩影。所里负责16公里的运河工程安全管理,包括33座涵闸,还有灌溉用水调配、防汛抗旱、山界林权管护、水资源保护等工作。任务很多,分摊到十几号职工肩上,担子不可谓不重。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黄镜义就住在管理所的宿舍。以前一个人就在这儿住,成家了就一家子都在这儿住,现在孩子们都到外地工作了,就两位老人还在这儿住,老伴去世后,又剩下他一个人。

管理所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原来的宿舍是瓦房,直到4年前才住上这60多平方米的楼房。由于距离县城较远,家庭和工作难以兼顾,他承受着家人的抱怨,始终坚守在管理所。他的坚持带动了家人,一家子索性都跟着他住进了管理所宿舍,这一待就是26年。

每天清晨,他都准时出现在大堤上,拔草,清理排水沟,沿着防汛公路一遍又一遍地检查,平整路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简单而枯燥,但他却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马虎。那种螺丝钉的精神深深地触动着身边同事,让人肃然起敬。“我们的工作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最难得的就是坚持,有时候还要不怕死才行。”他的同事吴光明说。

越是狂风暴雨,黄镜义和他的同事越是要不分昼夜在大堤值守。泄洪是份危险差事,两吨多重的闸门,以前全靠手摇慢慢提升,两三个人摇20多圈才升高1厘米。这一带又是雷电高发区,露天冒雨作业随时可能遭受雷击。如今闸门升降实现电力控制了,人力摇把依然保留着,一旦断电用来应急。

2008年7月,军牧场坝堤发生塌陷,当时狂风暴雨,塌陷洞口水流很急很猛。最开始是用棉被填塞,用了六床棉被都没有用,一丢下去就被吸进去了,像黑洞一样。大家都很紧张,一直尝试着用各种办法去填补这个漏洞。管理局运来了两大捆彩条布和防汛物资。黄镜义回忆着:“最初的想法就是我跟另外一个同事要下到水里面用彩条布封住洞口。我们两个腰间绑着绳子,三四个人负责在坝上拉住一个人,当时冲力很大,绳子断了或者没拉稳,就会被吸进去。水流太急,好不容易才用彩条布塞住洞口,才过几秒钟,就‘嘭’的一声,破了。”

他们就试着把彩条布叠成三层,再填塞树枝沙包,这下终于塞住了。水流湍急,人很难站稳,还要一直拉扯着彩条布。可是除了要坚持住,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等着坝上的同事们砍树杈,他们再用树杈固定在洞口前,然后垒上沙袋,一层又一层,一直持续到了深夜1点。险情排除的时候,他们都累得筋疲力尽,但心里是轻松的。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不容有任何的闪失,这关乎水库的安全、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黄镜义妻子事后说丈夫“太傻”,老黄憨厚地回答,一百个人里面总得有一两个“傻”的吧,傻人有傻福。

黄镜义不仅甘于吃苦,还是个热心肠。对于群众提出的要求,他总是尽心尽力,二话不说就热心地帮忙解决。无论是什么时候,不管上班还是下班了,只要群众一说需要哪条涵道放水,他就主动向管理所领导汇报,办好用水调水手续,他一手拿起摇杆就走,也不管是不是自己管辖的渠道。

大岭村村委文书周祖国,忘不了2011年的那次台风,他原定10月1日国庆节结婚,但是前一天晚上,黄镜义突然打电话给村委,让公路一侧的20多户人家赶紧转移,当时台风带来的大暴雨已经淹没了水库,黄镜义组织大家填沙包,最后总算顺利挡住洪水,保了村子平安,周祖国也如期举行了婚礼。每次大雨后,黄镜义总要在附近村子了解情况,看看房子有没有塌,他经常帮老人挑水、碾米,自费给老人买生活用品。

现在国家对水资源保护的要求提高了,黄镜义要经常打捞河中的各种漂浮物,不时发现死猪死鸡,打捞起来又臭又脏,黄镜义一边打捞一边要给周边群众宣传水资源保护的知识。黄镜义高兴地穿着儿子刚从部队带来的军用球鞋,他说,一天到晚走路干活,就是太费鞋。26年如一日,黄镜义就这样守望着这份曾经不大为人看好的水利事业。一公里的漫漫长路,他留下的不仅仅有脚印,还有掌印、膝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种形象,那种情怀,深深刻在每一个了解他的人心里。(赵建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Copyright ©2014-2021 水缘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