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各省灌溉面积最多的是,全国最大的农田灌区

  • 发布时间:2022-09-01 00:30:31
  • 来源:网络

随着天气回暖,春管春播由南向北大面积展开,农田灌溉也迎来高潮。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云北村田间地头,伴随着挖掘机轰鸣声,不少工人忙着挥锹铲土、开沟挖渠,趁晴好天气抢抓进度修好水渠备春耕。

“前段时间一直下雨,无法动工,趁着这几天天晴,赶紧组织工人动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党委书记潘雪祥介绍,清明节后要种早稻,现在修好水渠,确保早稻灌溉用水。

一些地方通过修缮、加固河道和水圳,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今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将达27.6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约3万亩。”江西省上栗县水利局局长何刚文介绍,去年9月,上栗县全面启动投资5214万元,涉及灌溉面积达5.71万亩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在水利冬修期间,共投入1500余万元用于山塘水库加固,另外新建农渠、斗渠共6.2万米,修复水毁工程10处。目前,该县正全力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山塘水库蓄水保水、库区生态治理等工作,确保粮食增产、群众增收。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4%,6900多座重点水库蓄水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6%,仅有黄淮中东部、华北西部南部、西北大部、西南西北部等地偏少五成至八成;南方地区大部江河径流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但部分江河明显偏少,部分地区春耕生产用水也因此受到一定制约。

为保障春耕生产用水需求,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做好2022年春灌保春耕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水利部门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把春灌用水管理作为当前农村水利工作一项重要任务,确保今年春季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保障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水利部农水水电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方水稻区、北方冬麦区春灌秩序良好。据了解,全国已有2040处大中型灌区开始春灌,累计灌溉面积6170万亩,供水超过79亿立方米。

水库、河道、堤防、灌渠等水利工程是守护农田安全的重要保障。去年,我国水旱灾害多发重发,河南、山西、陕西局部农作物遭受涝灾,部分大中型灌区灌溉设施也受到一定影响。

为推动春灌顺利开展,各地超前谋划,精心组织。河南分级落实大中型灌区维修养护资金,抢抓施工黄金期,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7·20”特大暴雨水毁工程修复,恢复灌排功能,确保工程安全良性运行;陕西组织专家分析土壤墒情,指导农民科学用水,积极推行灌溉用水“精细化”管理,合理调配水源,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山西运城夹马口灌区建立24小时工程巡查和隐患排查机制,执行农业分类水价与超定额累进加价标准,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节约转变。

截至目前,大中型灌区因灾受损灌溉设施基本修复完成,各大中型灌区已做好春浇准备,由南向北陆续开灌,春耕备耕生产基本未受影响。

水利部农水水电司相关负责人表示,3月下旬和4月份进入春灌高峰期,下一步,水利部将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适时派出工作组,深入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紧缺地区,指导地方进一步做好春灌用水工作,为今年夏粮丰收提供坚实的水利基础。(记者 吉蕾蕾)

来源:经济日报

我国三大灌区

我国三大灌区是淠史杭灌区、河套灌区、都江堰灌区。灌区是一个半人工的生态系统,它是依靠自然环境提供的光、热、土壤资源,加上人为选择的作物和安排的作物种植比例等人工调控手段而组成的一个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质的开放式生态系统。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的东南部大别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淠史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217万亩。河套灌区位于黄河上中游内蒙古段的北岸冲积平原,西与乌兰布和沙漠相接,东至包头市郊区,黄河环绕其南,阴山山脉的狼山、乌拉山屏立其北。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37县1026万余亩农田的灌溉。

我国三大灌区 我国三大灌区是哪些

1、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别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总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其中安徽省1100万亩,河南省98万亩。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截止21世纪初),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灌区骨干工程多建于20世纪60-70年代,80-90年代又陆续进行了部分续建配套建设。到21世纪初,仅安徽省境内主要骨干工程控制灌溉面积已达11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1026万亩,年均实际灌溉面积(灌溉保证率70%以上)已达860万亩。

2、黄河中游的大型灌区,是中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巴彦淖尔市。2019年9月4日,河套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12月5日,河套灌区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揭碑仪式举行。

3、都江堰灌区位于四川省中部,包括成都平原和邻近的广大丘陵地区。灌溉面积为73.84 万ha。在灌县城西约1km处从岷江引水,发挥着灌溉、防洪、漂木、发电等综合效益。创建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50 多年),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效益显著而闻名中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Copyright ©2014-2021 水缘网 All Rights Reserved